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e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朝争霸

正文 84、坑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刘荣实在有点忍受不了粟姬那诡异的眼神,只好将正题抛了出来。

    “阿娇?听说是很得馆陶的喜爱,但是她还那么小,怎么可能影响……”

    粟姬说道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你的意思是,你想娶陈阿娇?”

    她毕竟不蠢,而且也在宫里待了那么多年,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从目前来看,似乎只有这一个办法。”

    刘荣说着就做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苦恼表情。

    他觉得自从穿越以后,自己的演戏能力大增,再回到现代的话,也许可以混个影帝当当。

    “不行,你怎么能娶馆陶的女儿。”

    粟姬断然拒绝道。

    只要一想到和馆陶成为亲家,她就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那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梁王被立为皇储了。”

    刘荣一边说一边观察着粟姬的反应,后者听到这话立刻就如同被击中了死穴一般。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吗?”

    “拿钱也可以,或许可以从几个舅舅那里……”

    刘荣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粟姬打断了。

    粟姬冷笑了一声,道:“指望他们?母猪都能上树了。”

    对此,她有着很清楚的认识。

    就她娘家的那一帮人,不打她的秋风就很不错了。

    想借钱?

    绝无可能。

    刘荣心知粟姬的内心已经松动,决定再加吧火候。

    面上做出了沮丧的神色,说道:“过几天就是长乐宫召开家宴的时候,如果皇祖母到时提起……哎!”

    “啊?”

    粟姬豁然一惊,以那位老太太的性格,这样的事说不定还真做的出来。

    “也罢,也罢,哪怕舍去娘这张老脸,总要保住你的太子之位。”

    粟姬是雷厉风行的性格,既然做出了决定,当即就派人前往了馆陶公主府。

    当馆陶长公主收到粟姬的来信后,对刘荣更是高看了一眼。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摆平他那位难缠的母亲,这说明刘荣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是以馆陶公主欣然款待了粟姬派来的使者。

    当然,这只是意向性的接触。

    正式的文书礼节还有许多程序要走。

    更重要的是,这桩亲事还需要刘荣的便宜老爹刘启和窦太后点头才能做数。

    不过,有馆陶公主出面,这些当不在话下。

    只不过,刘荣一想到自己即将迎娶的妻子只有八岁的时候。

    脑海中蓦然生出三年血赚的感慨。

    如果将现代的法律搬到这个时代,恐怕全天下的一多半的男人都得枪毙了。

    如此过了两天,刘荣收到了来自长乐宫的邀请。

    当朝窦太后决定举办一场家宴,邀请全长安城内窦刘两家的嫡系子孙前来赴会。

    恰逢国丧刚过,许多诸侯王还没有离京城。

    所以,这一场宴会的规模格外庞大。

    长乐宫,永寿殿。

    这里最初是刘邦的住处,然后吕后临朝称制,也是住在这里。

    因而,永寿殿的建筑与殿堂风格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处处都彰显着汉家天子的威仪。www.luanhen.com

    这里上上下下,没有人敢私下议论。

    宦官宫女也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宫女的带领下,刘荣坐到了殿中为他们准备的席位前。

    “母妃!”

    在这里,他看到了脸色不怎么好看的粟姬,和他的两个弟弟刘德与刘阏。

    “皇兄!”刘德与刘阏上前问候道。

    在刘荣的记忆中,刘德就是一青年,喜好舞文弄墨。

    而刘阏则有点话弱,也就是结巴,性格胆小懦弱。

    大概是自知与皇位无缘,这两人倒也没什么野心,与刘荣之间的关系倒是不坏。

    随后三兄弟陆续坐在了粟姬的身后。

    与此同时,程姬带着她的三个儿子,老四刘余、老五刘非以及老九刘瑞也入席了。

    唐姬是粟姬的侍女出生,入席前还带着老六刘发过来跟粟姬请了一个安。

    这大概是宫中唯一一个与粟姬的关系还算和睦的女人。

    在刘荣的对面坐着的就是贾夫人和老七刘彭祖与老八刘胜。

    他看到贾夫人和便宜老妈隐藏在目光下的交锋,就知道在自己需要提防的名单中又要多出一个名字。

    最后,就是王徒忝帽e乓桓霾乓凰甓嘤ざ惆樽呕实哿跗羧胂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徒忝米罱肥捣浅j艹琛

    “狐狸精!”粟姬在旁边咬牙切齿的说道。

    刘荣三兄弟对此只能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什么也没听到。

    除了皇帝这一大家子外,各地留在京城的诸侯王和外戚也都受邀前来赴宴。

    比如齐王刘将庐,梁王刘武等等。

    窦家也派出了窦广国,窦婴等人出席。

    相比之下,薄皇后似乎被人遗忘了一般,孤零零的坐在宴会的角落。

    刘启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位皇后,以前不过是看在薄老太后的面子上,才偶有临幸。

    随着薄老太后的去世,薄皇后在宫中的地位便迅速的下降着。

    最关键的是薄皇后至今都没有留下子嗣,这就让很多人生出了觊觎之心。

    可不是只有男人才会产生“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

    包括粟姬在内的很多人都悄悄盯上了薄氏的皇后宝座。

    历史上,薄皇后被废黜后,景帝便将王土10屎螅17蹂槲印

    刘荣穿越了,自然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没过多久,窦太后在侍女们的搀扶下,摸索着做到上首的主位上。

    “今日乃是家宴,诸位不必拘礼。”

    随后宣布宴会开始。

    一对对容颜俏丽的宫女如穿花蝴蝶一般,将一碟碟美食送到了各人的桌面上。

    刘荣看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了苦瓜之色。

    这桌上的食物虽然丰富,但做法过于单调。

    无非是蒸煮二道,至于炒菜的技术直到唐宋时期才渐渐开始普及。

    看着周围的人吃的甘之如饴的样子。

    刘荣心想,要是以后没事,开家酒楼貌似也是个很赚钱的生意。

    酒足饭饱之际,席面上的气氛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窦太后乐呵呵的看着下面的一帮小儿辈,心情非常愉快。

    到了她的这个年纪,追求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最大的希望也不过是想要二女常聚在膝下。

    想到这里,她突然对着不远处的梁王刘武道:“吾儿准备何时回国?”

    “启禀母后,孩儿准备三日后就动身回国。”

    梁王刘武略微提高了声音,将周围不少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为何不在京城多留些时日陪伴母亲身边?”

    窦太后说着就看了景帝刘启一眼,刘启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忤逆母后。

    再加上削藩大计还有赖于梁王的支持,所以他顺势说道:“母后既然说了,梁王就多留些时日吧。”

    梁王面上却露出了一抹难色,道:“这似乎于礼不合,臣留京已有半载,这……”

    汉律,诸侯王每年只许回京一次,最多滞留不得超过三月。

    梁王这次已经大大超出了时限,但碍于窦太后的面子,谁也不敢提出此节来。

    “哀家看谁敢多言,先帝的时候,刘长不也在长安常常一呆就是一年吗?难道吾儿连刘长都不如?”

    不等皇帝刘启答话,窦太后便迫不及待的说道。

    这位老太太摆明了偏爱幼子,此时,自然无人敢触这个霉头。

    最后,还是刘启一锤定音道:

    “如此,梁王就引前淮南王旧例,在京多留些时日吧!”

    此时的长安是整个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

    别说是他国使者来此流连忘返。

    就算是大汉的许多诸侯王和勋贵也常常找各种理由赖在京城不肯走。

    所以,在场的一些刘氏诸侯王们,在看到梁王的特殊待遇,心里无不是酸溜溜的。

    一些人更是在心里念道:“那位淮南王最后的下场可不怎么好。”

    “臣弟领命。”

    梁王微低着头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

    有了皇帝的这番话,就不怕再有人拿此事来攻讦他了。

    此时的窦太后,确实已经在暗中谋划着给刘武的皇太弟之位铺路了。

    将刘武留在长安这是第一步。

    她清了清嗓子,环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刘启的身上。

    “皇帝,你身肩天下之重任,当知国本之重要。”

    何为国本,立储也!

    对于汉室和整个天下来说,这确实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可刘启才当上皇帝不到两年,他对此自然是心有抵触的。

    如果换一个人提起这件事,他就算不将对方处死,也会选择将其流放。

    奈何问出这番话的,却是当世之中唯一有资格过问这件事的人。

    汉室以孝治天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刘启只能收起郁闷的情绪,低头做受教状,“母后说的极是,不知母后心中可有人选?”

    说着,他悄悄的看了自己的长子一眼。

    如果要选出一位太子的话,刘荣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而且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宴会之上,刹那间变得静悄悄的。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毕竟这件事也跟在场的所有人息息相关。

    窦太后心知关键的时刻到了。

    她当了二十多年皇后跟两年太后,眼睛虽瞎,但心里一点都不瞎。

    她看的仔细,皇帝的儿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也懂得了争夺权柄。

    再不行动,那她的宝贝儿子就真要跟储君之位说再见了。

    尤其是刘荣的奋起,让窦太后警觉心大起。

    刘荣本来就是皇帝的长子,天然就是太子之位的最佳选择,再加上他展现出来的才能,更是受到朝野上下的称赞。

    如果不趁着刘荣年龄尚小,把儿子刘武推上皇太弟之位,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皇帝想要削藩,哀家是支持的。”

    “这要削藩,东方强藩肯定会有不满,那吴王濞仗着自己辈分高,先帝在时,就已经敢不朝长安了,这削藩的刀子下去,哀家看着吴王是肯定要反的……”

    “到时兵戈一起,天下动荡,为防万一,这国本一事,已然迫在眉睫。”

    窦太后的这番话说的合情合理,连刘启在内的所有人都跟着点头附和。

    毕竟能来参加这个宴会的,肯定都是心向朝廷的,谁也不想见到朝廷大败亏输的结局。

    但众人心知,这是老太太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所以,一个个都做出了倾听状的样子。

    众人中,梁王刘武的脸庞微微泛红,身体也微微的颤抖了起来。

    心道:“终于来了。”

    “按照祖宗的制度,这储君之位当从皇帝的儿子中选出。”

    窦太后说到这里时,声音停顿了一下,用那浑浊的目光从一帮皇子们身上扫过。

    每个被扫到的人都不自觉的挺起了胸膛,哪怕是不停的告诫自己不得生出妄想。

    可一想只要再进一步,就能够出口成宪、言出法随、一言兴邦、君权天授。

    没人能拒绝这种诱惑!

    “可当此动荡之时,哀家观这诸多皇子过于年幼,恐难当此大任。”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尤其是刘启的一群儿子们更是涨红的面庞,神情激动,但碍于窦太后的身份,他们却什么也不能做。

    刘荣倒是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模样,熟知历史的他可是知道。

    这纯粹是窦太后的一番妄想。

    便宜老爹刘启是何等聪明的人,岂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帝之位落于旁系之手。

    就算是窦家内部恐怕都不会支持这个建议。

    “梁王刘武素有贤名,而且又甚为皇帝的胞弟,地位尊崇,当可立为皇太弟,如此可成就一段兄终弟及的佳话。”

    窦太后说完就用逼人的目光看向了景帝刘启。

    刘启本能的想要出声拒绝,可一想到如果梁王恼羞成怒之下倒向地方藩王阵营产生的后果,面上就露出了迟疑之色。

    “皇帝,你的意下如何?”

    老太太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就算是九头牛都未必拉的回来。

    景帝非常无奈,面对母亲的咄咄逼人,他刚准备说出一番模拟两可的话。

    然后,就看到了众人里,如鹤立鸡群一般的刘荣。

    刘启眼珠子一转,马上就有了新的主意。

    “刘荣,你身为诸皇子之首,对此有何看法?”

    原本对此一直是持看戏态度的刘荣,听到便宜老爹的话后,脸上立刻就变得目瞪口呆。

    没有这样坑自家儿子的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